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

《民族英雄蒋介石》

上传: 郭国汀 | 发布: 2011-4-4 21:11 | 作者: 郭国汀译著 | 来源: 天易出版社 | 查看: 0

85、八一三上海抗战

八一三上海抗战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八一三上海抗战是蒋介石为了引起国际干涉而挑起,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乔纳森甚至在其2008年新著中仍持此论点。然而事实上,上海会战完全是斯大林为苏联利益,指令红色间谍张治中将军故意制造事端挑起的。

1937814日上海战斗震惊了日本Konoe内阁及帝国军队和海军高层。日本直到那时坚持地方解决七七事变。813日,日军两个师在Matsui Iwane将军率领下登陆上海,按协议该行为是合理的。然而中方于1932年将该区设定非军事化。蒋介石因此选择与日本打一场全面战争。[1]

814日,中国空军拟轰炸日军旗舰,结果因飞得太高速度太快以致误炸一家宾馆和一家百货商店,造成7000人死亡。另一说法是“1937814日,五架美制飞机轰炸日本军舰,因天空能见度不佳,无法高空作业,而改低空1500米,只得加速,结果投弹完全未命中目标,一颗炸弹击中闸北中国日报大楼,另一颗炸到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官方统计死亡728人。 在法租界另一架中国飞机投弹误炸中上海大世界,超过1000人丧生,更多人受伤。后来一架中国飞机再次在躲避日本飞机追击时误炸上海街道,造成死200人,伤550人。还有一种说法:日本海军渴望与北方日军的成功竟争,集结了一支舰队共32般战舰,运载海军陆战队。日本海军飞机袭击通往南京的铁路线。8月中旬,经德军训练和装备的中央军第8788师,南京最精锐的部队开始进攻日本在上海周边的据点。日军则以轰炸闸北工人区和大学区作为回应。国军投入8万兵力,日军在舰上和在上海国际区共有12000人。[2]814日下午,5架中国空军轰炸机,偷袭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结果误投到国际区和法租界,造成3000多人炸死或重伤[3],次日南京发表声明自卫战争。与苏联订立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武器大量进口。

于是日方增派第3和第11师赴上海,到9月中旬,日军Matsui兵力增至6个军20万人,蒋介石则投入71个师共50万人。包括由德国训炼的中央军精锐部队,蒋介石亲自指挥,顾祝同助理,陈诚居左,黄绍良居中,张发奎居右。蒋下令将军们不惜一切代价,战至最后一个人。到1020日,国军已战死13万人;115日,日本第十军(3个加强师约3万人)登陆杭州湾,威胁到国军右翼和后方,拟切断国军后路118日,日军攻占松江,前线司令官请求蒋下令总退却,但蒋介石却坚持了五天,在这期间,损失了许多他最优秀的军队。日军称在两天内850架飞机投掷了2526颗炸弹。松江县原有10万人,全城仅剩下五幢房子,其中一幢是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住着,狗因吃了太多死尸变得超级肥大。最后直到118日蒋才下令撤退,国军高峰时投入了50万兵力,日军增兵20万,蒋介石时常签发书面具体命令,与战场实际难免不吻合以至脱节且往往过时效他下令不得撤退死守,导致许多精锐部队被毁。

西方学者认为,蒋介石发动的上海第二次反日战争持续了三个月,蒋的策略在于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与支持干涉,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4]蒋介石要求的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强国,在11月布鲁塞尔开会后拒绝对日本作出任何急烈反应。[5]上海会战,国军伤亡将士18万至30万人,包括经德国军事顾问训练的最精锐部队,日本军人伤亡70000人。超过10万难民涌入由一个白胡子法国耶苏会士管理的国际区,另外有35万人逃离上海避难。[6]蒋介石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央军精锐部队受到重创,仅黄浦军校毕业的军官便战死10000余人,严重削弱了政府抗日的实力和控制中国的能力。另有一说称上海会战仅黄浦士官毕业的军官便战死沙场近20000人。为掩护撤退,中国人放火烧了闸北,大火漫延了五英里,火持续烧了两周才熄灭。乔纳森写道“在上海会战高峰时国军投入超过35万人,战线长达40万英里,涉及广东、河南、湖南、四川和福建及中央军。日军投入20万人。日本军舰上的重炮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飞机不区分目标狂轰滥炸,在两天内在上海投入了2526颗炸弹。蒋介石在上海西北部的总部指挥,他把不允许任何撤退作为原则,使他的许多精锐部队消失在这场不可能赢的战争中。估计国军在90天的激烈战斗中,伤亡18万至30万人,日军伤亡约4万至7万人。[7]杜月笙将他的防弹车给军队使用,将歌厅让出来作为救助中心,伤兵皆由歌女看护,甜言安慰伤员,并向伤兵献鲜花,为其修剪指甲。 虹口区各街道被日军打死的尸体随处可见[8]1938年初,从江苏到山西前线,超过60万国军投入战斗。在北方有些国军打得不错,但旧的地方利益很快抬头,袁西山拒绝与中央军协作,旨在保存自已最精锐部队。山东军阀韩复渠避战,同时关东军侵占内蒙”。

国联和美国谴责日军轰炸平民中心。九个西方强国先在中国后在布鲁赛尔开会,英国提出调解方案,日本坚持战斗,“直到中国政府改变态度”。中国之战已成圣战。日军司令说:中国人应当明白,日军是他们真正的朋友,准备牺牲他们自已来拯救他们[9]

结果上海成为被置于日本监控下的行政,蒋介石并未赢得西方的介入,他原本期望日本人将因战争负担开始考虑停战,结果却使其更加好战。蒋介石政府丧失了中国最主要的富裕城市,其财政收入,税收,制造业,还将敌人引到中央政府的核心地带。但在心理和精神上,第二次上海抗战,成为民国史上光荣的一页。[10]

然而,根据张戎女士的考证:八一三上海抗战,实际上是斯大林挑起的俄国红色间谍张治中是主角。张在回忆录中称“1925年我完全同情共产党,被称做红色教授,我想参加共产党,并告诉周恩来,周告诉我留在国民党内,并与共产党秘密合作”。作为上海南京地区守军司令,张治中向蒋介石建议,在上海反击日本蒋介石未同意。张反复多次建议均被蒋拒绝。上海是商业工业中心,且离南京很近,蒋介石无意让上海变成战场,蒋甚至将上海守军和大炮撤离上海,不让日本有任何借口攻打上海。7月底张治中再次电蒋:强烈主张采取主动发动上海会战,并说他仅当日本显示攻击上海时才会动手。蒋这时予张有条件的同意,并强调,当突然情况出现时,你必须等待命令。但是89日,未经授权,张治中在上海机场发起事瑞,国军枪杀了一名日本海军陆战队一名中尉和另一名日本人,一名中国死刑犯人穿上国军军服在机场大门被枪杀,伪装成日本人先动手日本人表示愿意缓和局势,但张仍反复向蒋介石请求发动进攻;此时蒋介石同意了张的主张813日早上,蒋电张治中不要然挑起战争,应详细研究和讨论重新审视。次日,张治中电蒋:“本军拟今天下午5点发动进攻”814日中国飞机轰炸日军旗舰Izuno及在陆地的日军和海军飞机。张下令发起总攻但蒋介石制止张治中,“你今晚不得攻击,等待命令”。[11]

次日并无命令,张治中确向媒体公开,宣称日本战舰炮击上海,日军已开始进攻中国由于中国人反日情绪高涨,蒋介石被迫于816日最后下令,“明天凌晨发动总攻”。经一天战斗,蒋介石于18日下令停战,张治中确抗命,继续扩大战斗822日大批日军增援部队抵达上海,结果在上海中国180个师投入了73个师,其中1/3中国最精锐部队40万人几乎全军复没;中国新创空军几乎全军复没,主要战舰受重创,严重削弱了蒋自1930年始苦心经营数十年的蒋军主力,日军仅伤亡四万人。[12]

一旦蒋介石被迫卷入全面战争,斯大林欣然支持蒋介石持久战的能力。821日苏联与南京政府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开始向蒋介石提供武器,予蒋政权二亿五千万美元贷款,包括1000架飞机,坦克,大炮,并派出2000名飞行员,在1937-1939年期间,击落日机1000余架。另派了300名军事顾问。随后四年,苏联是唯一支持中国抗日并提供重型武器的国家。俄国的日本威胁即刻烟消云散,与张治中接触的军事顾问L和俄国驻华大使B,立即被召回俄国并被处决[13]张治中随即被迫辞职,蒋愤怒且怀疑之。中日全面开战,毛得益最大。八年抗战极大削弱了蒋军实力,国共两军由原来的601,变成1945年的31

孙元良将军说“韩战爆发后,我在日本经商多年,看遍了日本军部文件与战史,他们记载说国军遗弃在阵地上的尸体往往是日军的廿倍以上,这真使人伤心难过,然而事实正是如此 ——在我亲历的八· 一三淞沪会战中,国军伤亡十八万人,日军伤亡仅五万人。从整个抗战八年来算,国军伤亡官兵三百廿一万,加上平民被空袭、被屠杀、逃难途中饥病力竭而毙者, 共计伤亡三千二百万人;而日军因武器精良,死伤仅五十二万人,它在我国领土作战,加上其本土平民伤亡亦仅二百四十六万人。” 自九·一八至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一直在抵抗日寇,只是没有正式宣战而已。廿一年调精兵第五军至上海参加一·二八血战,毙敌近万,迫使日军三易主 帅;翌年三月调关麟征部参加长城抗战,廿四年调十三军入绥远收复百灵庙,都是蒋委员长亲临前线指挥的,他还计划反攻商都和察北,以肃清绥远敌氛,进而巩固 整个西北之门户。不幸西安事变将整个计划破坏无遗,一切国防大计、经济建设等均因此变乱或延缓或停顿。鉴于济南惨案之痛,中枢曾有训练卅六个师国防军的计 划,冀以此新军作为抗日基本力量。当时训练计划由德国顾问法肯豪森将军协助进行,装备弹药也向德国采购。西安事变爆发时,整训的军队只完成了一半,订购的 军事设备大部份未运回,甚至连囤积起来准备打半年仗的粮秣弹药也只储下不足三份之一数量。



[1] Edward L.Dreyer, China at War, 1901-1949, Longman, London and New York, 1995, p.216

[2] Eastman, Lloyd E., Etal: The Nationalist Era in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119.

[3] Eastman, Lloyd E., Etal: The Nationalist Era in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120.

[4]Jonathan Fenby, Chiang Kai Shek, China’s Senoralissino and the Nation He Lost (Carroll & Craf Publishers New York, 2004) P.295.

[5] Wolfgang Franke, A Century  of Chinese Revolution 1851-1949(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70)P179

[6] Chi His-sheng, Nationalist China at War: Military Defeats and Political Collapse, 1937-45( Ann Arbor, 1982)p.43.

[7] Pellissier, Roger, The Awakening of China (London: Secker and Warburg, 1967) p.382-383.

[8] Jonathan Fenby, 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8. The Pa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Allen Lane,2008. P.279

[9] Jonathan Fenby, Chiang Kai Shek, China’s Senoralissino and the Nation He Lost (Carroll & Craf Publishers New York, 2004) P.302.

[10] Jonathan Fenby, Chiang Kai Shek, China’s Senoralissino and the Nation He Lost (Carroll & Craf Publishers New York, 2004) P.303.

[11]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202

[12]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202

[13]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203

上一篇:84、七七卢沟桥事变【目录】下一篇:86、悲壮的南京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