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

《共和革命之父孙中山》

上传: 郭国汀 | 发布: 2011-4-3 23:38 | 作者: 郭国汀译著 | 来源: 天易出版社 | 查看: 0

28 讨袁护法

28 讨袁护法

1915年秋当袁世凯的王朝引发骚乱不满时,孙文重申他追求独立的决定,为避免重犯1911年的错误,他的目标是将自已和他的党作为独家撑权者。敦促他的追随者抓住关健点,并宣布将不与袁的叛徒阵营合作。11月孙令陈其美和蒋介石暗杀了亲袁的上海都督,但11月初发动海军起义的企图未能成功。11月底梁启超的支持者蔡鄂将军在云南首举讨袁反复辟帝制的义旗,真正的反袁战争开始,但不是在孙文领导下。

现在日本如孙文所期望,变得更加积极。虽然原则上,日本领导人更倾向于中国成为君主制国家,袁世凯此时称帝,本应相当于投票支持抗日。因此,10月开始提出反君主制的外交动议,日本与本土反袁世凯运动保持同步,英国及其欧洲同盟因一战爆发而自顾无瑕,无法干预,他们需要日本更盛于需要袁世凯;而且,他们原来欢迎袁世凯是作为稳定的担保人,现在袁却制造了不稳定。12月日本派一名高级军官到上海协助反袁运动。19161月日本政府决定不支持袁的新王朝。2月孙文的转折点终于来临。[1]

这时,南方的反袁活动仍然遇到顽强的抵抗,日本决定资助孙文,它通过一个民间企业家Kuhara Fusanosuke处理,此人是军方和泛亚圈的影子人物,也是日军副总参谋长Tanaka将军的朋友;1920年代末,Tanaka任首相时,以对中国持强硬立场著称,是反袁世凯战略的主要策划人之一。从220日至427日,Kuhara共给了孙文至少140万元(约70万美元)贷款,最后一笔是由Tanaka汇的。但是在获取更多的钱以前,孙文不得不显示看得见的成果,且日本人并未如孙文期望的那样,单独支持他。[2]

37日东京内阁决定完全除掉袁世凯,并为在全中国建立支配机制扫清道路。为此目的,它亦决定予由梁启超的信徒领导的反袁力量以交战方的地位,在所有反袁派之间分配资金。Kuhara亦向一个袁的缩敌,与南方反袁者合作的前高官贷款100万元。另一位日本商人O向一个满族亲王贷出相似的贷款,他是满洲傀儡政府的长期侯选人;日本在满洲施行更放肆的政策。[3]

袁世凯无论如何朝着灭亡迈步,但日本加速了其灭亡的进程。322日袁世凯取消称帝后,一位勇敢的中国反对派要求袁完全退休,然后,4月日本予袁世凯致命的一击。他们说服中国盐税管理国际委员会,扣住税收直到清偿贷款和偿付赔偿之后。由于缺钱,袁世凯无法阻止官员和士兵的背叛。[4]

试图从东京指挥反袁运动的孙文,此时担忧袁的其他反对派更甚于袁世凯本身。他警告他的追随者,除非他们撑握主动权,中国可能会陷入第二,第三个袁世凯手中。孙文送钱贿赂军队,称赞美国华侨志愿者,捐助飞机和飞行员,通过日本在山东的军政府贸易官员用海船运送武器(后来披露日本交易者运送的是过时的武器)。427日孙文启程赴上海亲自负责。此时,或许在日本人的坚持下,他放弃单打独斗的观念,指示部下与非党人员合作。虽然他警告反对与日本有牵连的广告,但是孙与日本的关连非常明显,尤其在上海和山东。在上海孙文住在南满铁路公司一个日本官员的家里。孙的卫兵是一位年青的日本军官,20年后成为日本远征军驻上海的司令官。[5]

重大的军事胜利本应可以获得更多日本资助,但孙文的部队未能赢得此种胜利。宣称在他与攻占北京之间仅差500万美元空缺,孙文向他的美国朋友D提出最后一次无结果的请求。同时,承认他的对手已再次超过他,孙文号召所有的力量团结组建共和。但是66日已准备逃离北京的袁世凯死于尿毒症。随即不是共和体制的恢复,而是一段由袁的北洋军军阀操控的地方军阀统治时期。随后的12年在中国几乎不存在中央统一的统治。

日本通过帮助将中国带入混乱的边缘而短期获益。日本发现无法通过代理人获得大陆的支配权,而欺凌策略仅是激起中国人的强烈反抗,最终日本帝国军队不得不与中国人民战斗,因为他们的国家不供出卖。她过去从未出卖,将来永远也不卖。[6]

孙文和同样接受日本资助的孙文的竞争对手们均无意间做了傀儡。所有的人为他们各自的直接目的仅希望利用日本。然而,孙文在与日本交易时极不审慎,尤其是在突发的21条期间,孙文更真诚相信建立在真正互利基础上的泛亚主义,正如他相信整个工业世界可以通过协助而非剥削中国获利。试图说服Kuhara和美国摩根集团接受此种长远利益的观念,若有需要确保之,他可以比他们更精明,孙文当然是天真的。然而,由于缺乏建立本土权力的条件,在他事业的头20年期间,他几乎没有改变。

不过,中国社会继续现代化,开始为政治现代化拓宽道路。新思想潮流,刺激了社会责任感的觉醒,渗透进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没有了袁世凯的独裁压制,这些观念更自由地流通传播。工业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本土企业家和工人阶级队伍扩大。农村的变化要缓慢得多。民众并不积极参与政治。然而农村的剥削未受制约,更为加剧,强化了传统农民反抗的暴发。这里是个巨大不满的水库,等待积极政治活动的渠道。麻烦的是,这些新条件成熟的同时,亦强化了地方军阀的坐大,孙文早在袁世凯统治时期便警告过此种背信弃义。[7]



[1]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5.

[2]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6.

[3]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6.

[4]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6.

[5]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7.

[6]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7.

[7]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8.